今天易师汇姓名文化网就带大家了解下,关于濮姓起源历史及其他相关的知识,濮姓的来源起源是什么?濮姓的始祖和濮姓家族人口迁徒分布情况,让你对濮姓家族起源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。

(一)濮姓来源历史和典故是什么?濮姓来历的是什么?

1、源于虞姓,出自虞舜之子姚散的封地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
虞舜(姚舜)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时,将他的儿子姚散封于濮地(今河南濮阳),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氏,称濮氏,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“洑”为姓氏,称洑氏,皆世代相传。
2、源于高阳氏,出自颛顼裔孙陆终后代的居住地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
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,有居于濮地(今河南濮城者),其后以地名为姓氏,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“洑”为姓氏,称洑氏,皆世代相传。
3、源于姬姓,出自远古时期颛顼帝的后裔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
古代中原地区有一条河叫濮水,濮水南岸有一块丰饶的地方叫濮阳(今河南濮阳)。在远古时期,其地也叫帝丘,黄帝的孙子颛顼做部落首领时,曾以濮阳为都城;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成公姬郑也曾在濮阳定都。
该支濮氏祖先是颛顼的后裔族人,原来是北方游牧部落,后来逐渐迁徙到河南、山东交界的濮水北岸,“水之北为阳”,因称“濮阳”,因此这个部落给自己的姓氏定为濮阳氏,后有简改为单姓濮氏者,世代相传。
濮水,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母亲河,它孕育了濮阳、城濮(濮城)、临濮、濮州、咸城、洮(今山东鄄城)等一批重要城镇;哺育了古老的濮氏、濮阳氏,还造就了中华文化之先河之一的“桑间濮上”、“卫风新声”。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“洑”为姓氏,称洑氏,但读音仍然读作pú(ㄆㄨˊ)
4、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康叔后代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据史籍《姓苑》的记载,春秋时期,卫国有康叔的后代为大夫,被封于濮阳之地(今河南濮城),其后裔子孙以封地邑名为姓氏,称濮阳氏,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濮氏者,再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“洑”为姓氏,称洑氏,皆世代相传。该支濮氏与姬姓濮阳氏同宗同源。
5、源于芈姓,出自春秋时期濮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史籍《路史》的记载,周朝时期楚国有一个附庸的百濮国,其政治文化中心在百濮(今湖北石首)。这个濮国,是春秋到战国时期,有楚国熊氏后人被封居在今湖北石首一带,建立了濮国,其国人时称“濮人”,后以国名“濮”为姓氏,称濮氏,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“洑”为姓氏,称洑氏,皆世代相传。
6、源于百濮族,出自春秋时期百濮国,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。

(二)濮姓的始祖是什么?濮姓是谁的后代?

根据《路史》上记载,是舜的儿子姚散的后代,居住于濮(今河南濮阳),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,称为濮氏。故濮氏后人尊姚散为得姓始祖

(三)濮姓郡望在中国哪些地方?濮姓郡望堂号是什么?

郡望

1、安陆郡:安陆置县始于战国中期。南北朝时期的宋国孝建元年(甲午,公元454年)置安陆郡。唐朝时期改郡为州。宋朝时期改州为府。明、清两朝时期为德安府安陆县,辛亥革命以后归属江汉道。民国三十八年(己丑,公元1949年)属孝感专区,1959年己亥属武汉市,1961年辛丑复属孝感专区,1970年庚戌属孝感地区。1987年丁卯9月4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陆县,设立安陆市以原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安陆市的行政区域。

2、鲁郡:亦称鲁国、鲁国郡。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,治所在鲁县(今山东曲阜)。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、泗水、滋阳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。另外,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,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,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,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,继而恢复曲阜原名,而治所均在兖州。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。

3、濮阳郡:濮阳古为帝丘;春秋时期卫国轩都,因地在濮水之北,故名,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,古黄河南岸。秦、汉之际为濮阳县,属东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。汉、魏时期为东郡治所。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,西晋末期改郡,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,治所均在古濮阳。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(今山东鄄城)。隋朝时期改为濮州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、濮阳市、范县、山东省濮州县、郭城县一带地区。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。五代后梁、后晋夹河苦战,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。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,就在黄河边上。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,宋、金之际,黄河主流南趋,濮阳便远离黄河。

4、博陵郡:东汉朝本初元年(丙戌,公元146年)置县,治所在博陵(今河北蠡县)。东汉建安末期改为博陵郡。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三年(壬戌,公元242年)重新改为博陆县。西晋时期改置为博陵国,治所在安平(今河北安平),其时辖地在瀛州、深州境,即今河北安平、深县、饶阳、安国等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北魏又改为博陵郡。隋、唐两朝时期有定州博陵郡,但并非晋朝时期的博陵旧地,而是在今河北定县一带地区。

5、平陵郡:汉朝时期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文水县东一带。晋朝时期改为平陵县,属于青州济南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历城县东部一带地区。

6、无锡县: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(己亥,公元前202年)建县,属会稽郡。三国时期,孙吴废无锡县,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,置毗陵典农校尉。西晋太康二年(辛丑,公元281年)复置无锡县,属毗陵郡。元朝元贞元年(乙未,公元1295年)升无锡为州,属江浙中书省常州路。明朝洪武元年(戊申,公元1368年)又降州为县,属中书省常州府。清朝应征正二年(甲辰,公元1724年)分无锡县为无锡、金匮两县,均属常州府。民国元年(壬子,公元1912年)两县仍合而为一,复称无锡县,属苏常道。民国十六年(丁卯,公元1927年)无锡县直属江苏省,无锡市为省辖市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,无锡市辖江阴、无锡、宜兴三县。1987年4月、1988年3月、1995年6月江阴、宜兴、无锡先后撤县设市。2001年1月,撤锡山市(原无锡县)设锡山区、惠山区。

7、广平郡: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(壬辰,公元前149年)分邯郸郡置郡,是邯郸郡分置,治所在广平(今河北鸡泽),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、南和、鸡泽、曲周、永年及平乡西北、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,后改为广平国。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。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(丁未,公元227年)复置广平郡,辖境有所扩大。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(壬寅,公元582年)被废黜。

堂号

1、安陆堂:以望立堂

2、广平堂:以望立堂

3、平陵堂:以望立堂

4、博陵堂:以望立堂,亦称安平堂

5、无锡堂:以望立堂,亦称锡山堂

6、鲁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鲁国堂、东鲁堂、曲阜堂

7、濮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帝丘堂、轩都堂、东郡堂

(四)濮姓家族名人有哪些?濮姓历史名人简介

1、濮仲翁:东海人。著名西汉学者。汉宣帝时应朝中征召,曾向汉宣帝讲授过《诗》。

2、濮万年、濮道兴:兄弟二人为宋代画家,善画人物。

3、濮阳涞:号真庵;广德人(今安徽广德)。著名明朝官吏。明嘉靖十六年(公元1537年)举人。曾任南昌府(今江西南昌)通判。一生操履清白,有政声,著述较多。

濮阳涞为人端直,不畏权势。在京时,恰遇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弹劾严嵩被害。濮阳涞闻讯立即素服前往杨家吊唁,并为文致祭,为此险遭株连。后在南昌府通判迁上,大刀阔斧整顿社会治安,使府辖各县地方秩序迅速好转。

濮阳涞所得薪俸从不自润,常倾其所余积谷,以供荒年赈饥。终仕归里后,潜心读书,著有《四书礼记贞义》、《韵学大成》、《图书性理订疑》等,今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