晏姓的起源及变迁历史, 姓晏的历史名人有哪些?
中国姓氏文化,可谓是源远流长,郡望堂号、姓氏起源、字辈家规、祖训族谱等,都是深刻体现传统与传承意义的民族精髓;可如今,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,弄不懂自家血缘的演变。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东西,易师汇姓名文化网将为大家讲解姓氏文化相关知识,以便大家更好学习了解自己的姓氏,今天就来看看晏姓起源的姓氏知识。
(一)晏姓来源历史和典故是什么?晏姓由来是什么?
1、来源于子姓。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,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,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。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,形成了晏姓的以支。晏弱为子姓,出土的叔弓钟,叔弓鎛中记载了灵公在晏弱灭莱后,赐予三千家食禄的事,其中有”赫赫成汤”语。齐灵公曾经打算嫁女给晏婴,按照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则,晏弱不可能为姜姓。另外晏弱死的时候,晏婴用殷人的礼仪给父亲服丧。由《叔夷钟》和《左传》等证实,晏氏乃商汤王后代,春秋时宋穆公曾孙晏弱(桓子),因政治避难,靠姻亲关系迁入并仕齐,晏弱后代人才济济,其子晏婴为国之栋梁,晏氏从此在齐国发扬光大。
2、来源于陆终氏,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。传说中的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做阳安,他的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。西周时期,晏安的后代曹侠来建立邾国(邹国),故又为曹姓、邾姓、邹姓的始祖。见《世本》、《史记》等。
3、来源于晏龙。晏龙是唐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,为历史上最早的晏姓人物,被认为是晏氏的始祖。晏龙的父亲是帝喾,而帝喾的曾祖父就是黄帝。见《山海经》。但因《山海经》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是传说而不是历史,所以我们一般不采用这种说法。
(二)晏姓的始祖是什么?晏姓是谁的后代?
晏弱(叔夷),晏安。
(三)晏姓氏的迁移分布情况如何?晏姓人口地区分布情况
晏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,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零二位,人口约五十八万八千余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045%左右。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晏姓出自姜姓。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,他的氏族崇拜龙图腾。黄帝有个孙子叫作颛顼,也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。颛顼又有一个曾孙,叫晏安,而晏安就是晏姓的始祖。春秋时期,齐国有个大夫被封在晏(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),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姓氏,称为晏氏,世代相传,就形成了晏姓。晏姓的望族居住在齐郡,即是今天的山东临淄一带。晏姓是当今较罕见姓氏,但分布颇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.027%,居第324位。尤以湖北、四川、江西等省多此姓,三省晏姓占全国汉族晏姓人口的82%。
(四)晏姓郡望堂号有哪些?晏姓郡望堂号是什么?
郡望
1、齐郡: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,后改齐郡,治所在临淄(今山东淄博)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、广饶、临朐等县地。隋、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。
2、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乙卯,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(公元976~984年)中年,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改为市,成为山西省会所在。
3、济阳郡: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,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,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。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。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,治所在济阳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、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,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。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,治所在济阳,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、山东省东明县、定陶区一带,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。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,济阳郡被废黜。
4、东海郡:亦称郯郡、海州。
堂号
1、齐郡堂:以望立堂。
2、济阳堂:以望立堂。
3、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
4、东海堂:以望立堂。
(五)晏姓家族名人有哪些?晏姓历史名人简介
1、晏婴:字仲,谥平,习惯上多称平仲。山东高密人。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外交家。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。以生活节俭,谦恭下士著称。据说晏婴身材不高,其貌不扬。齐灵公二十六年(前556年)晏弱病死,晏婴继任为上大夫。历任齐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朝,辅政长达40余年。周敬王二十年(公元前500年),晏婴病逝。孔丘曾赞曰:“救民百姓而不夸,行补三君而不有,晏子果君子也!”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。晏婴头脑机敏,能言善辩。内辅国政,屡谏齐王。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,又坚持原则性,出使不受辱,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。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,将其比为管仲。著有《晏子春秋》8卷250章。
2、晏殊:字同叔,北宋宰相,著名词人,临川人。景德初年曾以“神童”之名被真宗如为进士,庆历中官集贤殿学士、同平章事兼枢密使。他填词擅长小令,承袭南唐风格,多表现士大夫阶层的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,语言婉丽,音调和谐。他的《浣溪沙》中有 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之句,传诵很广。代表作有《浣溪沙·一曲新词酒一杯》,《浣溪沙·一向年光有限身》,《珠玉词》等。他喜好贤能,范仲淹、孔道辅、欧阳修等都曾是他的学生。他的儿子晏几道也是北宋著名的词人。
3、晏铎:自贡富顺县人,明朝永乐十六年(1418年)进士,翰林院庶吉士,历任福建道御史。他学问渊博,才华出众,为官清正,政绩斐然,受到人民爱戴,是明英宗时期的“景泰十才子”之一。
4、晏几道:字叔原,号小山,晏殊的第七子,也是北宋有名的词人,他的词多感伤情调。
5、晏天章:宋代棋师。他不但棋下得好,而且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著有《元元棋经》一书,为后世研究下棋理论提供了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