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姓氏文化,可谓是源远流长,郡望堂号、姓氏起源、字辈家规、祖训族谱等,都是深刻体现传统与传承意义的民族精髓;可如今,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,弄不懂自家血缘的演变。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东西,易师汇姓名文化网将为大家讲解姓氏文化相关知识,以便大家更好学习了解自己的姓氏,今天就来看看幸姓起源的姓氏知识。

(一)幸姓来源历史和典故是什么?幸姓由来是什么?

1、源于姬姓,出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赐其叔姬偃的姓氏,属于帝王赐姓为氏,周文王第四十七子、周武王之弟姬偃因镇守朔北雁门(沧州)有功,周成王在壬戍岁(公元前1079年)赐其叔姬偃为“幸”姓,史称偃公,其后裔子孙世袭父职四代。

2、源于古代帝王信任亲近的幸臣,属于帝王赐姓为氏。

(二)幸姓始祖是谁?幸姓祖先是谁?

偃公因镇守朔北雁门(今山西忻州市代县)有功,被周成王赐为“幸”姓,史称偃公,为幸氏之始祖。

(三)幸氏分布地区在中国哪些地方?幸姓地区人口分布图

幸姓起源于上古帝王信任亲近的大臣,即幸臣,现在一般认为起源于河北沧州清池,始祖幸偃因镇守雁门有功于公元前1079年成王赐姓“幸”。春秋时(公元前625年),14世尚玑公因仕迁徙于江西高安洪城。东汉时32世棠公随父维新公迁建昌(今江西永修县)。南北朝时期(梁武帝大通二年,公元528年),塾公父子因守雁门兼领渤海沧州节度使再迁清池。唐朝总章年间(公元669年),世居江西高安幕山的幸茂宏由沧州迁居四川,武则天通天二年(公元697年)任南昌府丞又迁返高安,成为江南幸姓始祖。68世轩公随父奉公涉汴(河南开封)至宋末,74世扩公在康王南渡,辅佐有功授高安丞,又返迁高安。扩公生三子,长子之仁公宋宣和七年(公元1125年)由高安分居宁州安乡温泉汤(今江西修水县黄沙汤桥)。次子之文公分居新吴进城乡东园里(今江西奉新县上富镇东坑村)后有幸登嶷先迁江西遂川、上犹,后定居于赣州南康。明初,幸登嶷之曾孙郎酆于1369年迁居福建宁化石壁村,洪武二十三年(1390)其曾孙钦凤、宗远、智崇、宗明四兄弟入广东梅州兴宁一带,后传往广东各地。三子之武公承基高安洪城及永乐一年由高安迁往江西九江市瑞昌,江西赣州于都、四川、湖北,以及东南亚和台湾等地。

(四)幸姓郡望和堂号分别是什么?幸姓郡望在哪些省份?

郡望

1、下邳郡:东汉时改临淮郡置国。治所在下邳(今江苏雎宁西北)。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。辖地北至江苏新沂、邳县,南至安徽嘉山,东至江苏涟水、淮安和清江市。

(五)幸姓氏有哪些名人?幸姓氏的名人都是谁?  

1、幸灵:晋术士。豫章建昌(今江西永修县)人。少有惊人的言行,善卜筮,为人治病,驱鬼解难,深得乡里敬重。

2、幸南容:唐学者,教育家。江西高安人。德宗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登穆寂榜进士。官至太常卿、国子监祭酒、太子宾客赠渤海郡开国子谥。对文学、史学、哲学都有研究,柳宗元有《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》云:“渤海幸君,既登于太常之籍,又膺邯郸之召,北会元戎,直道自达,吾侪器其略:南聘天朝,相礼述职,公卿多其仪。”

3、幸轼:唐学者。高安人。幸南容孙。博学强记,有祖风。通文史,博地理,善哲辩。唐僖宗中和年间官拜太子校书郎。

4、幸夤逊:五代后蜀臣。一作幸寅逊,又作辛夤逊。夔州云安(今四川云阳)人,一作成都人。仕五代后蜀。初为茂州录事参军。时后主酷好击?鲁鄢遥?左右多不敢谏,夤逊上疏劝谏之。迁新都令,历司门郎中、知制诰、中书舍人。出知武信军府,加史馆修撰,改给事中、翰林学士,加工部侍郎,判吏部三铨事,领简州刺史。后蜀亡,降宋,授右庶子。寻上疏谏猎,为宋太祖所嘉赏。开宝五年,为镇国军行军司马。罢职,时年九十余,尚有仕进意,治装赴阙,未登路而卒。夤逊性颖悟,善属文,尝与修《前蜀书》。所著有《王氏开国记》,已佚。亦能诗。后蜀孟昶尝于岁除日令其作桃符诗献上,此为楹联之始作。今存诗一首及断句一联,见《全唐诗》卷七六一及卷八七五。《全唐诗补编・续拾》卷五二补其诗二首四句。文一篇,见《全唐文》卷八九一。生平事迹见《诗话总龟》卷三一、《宋史》卷四七九、《十国春秋》卷五四。